金秋九月,在姚圩镇南河村田间地头,上千亩集中连片种植的艾草随风摇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艾香。一株小小的艾草,从田间到工厂,从工厂到市场,经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的业态组合后,已悄然成为我市极具特色的富民产业。9月14日,记者走进南河村探寻小艾草里的致富经
“路边草”成“神仙草”
谁能想到农村随处可见的艾草,在南河村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争相种植的“金叶子”。“路边草”缘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神仙草”?
“我们南河村以村集体组织名义与江西美源艾草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艾叶收购产销协议。目前,基地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艾草已达1200亩,带动周边农户以及脱贫户种植艾草300余亩。”姚圩镇南河村党支部书记温小根向记者介绍,全村现有58户脱贫户以每户1000元至3000元的现金入股,年底按10%分红。土地入股农户43户,每年每亩可以得500元土地流转租金。除此之外,农户在种植基地务工还有80元一天的收入,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艾”的华丽转身
走进渝艾堂艾草加工工厂,一股浓郁的艾香扑面而来,堆积如山的干艾叶映入眼帘。来到自动化卷条机前,记者看到工人正将艾草倒进入料口,转眼间,一根根粗细均匀的艾条加工完毕,等待打包装箱。“自动化卷条机的生产效率不错,一小时能生产大约一千根艾条,节省了不少人力。”操作着自动卷条机的技术人员说。
▲一根根粗细均匀的艾条加工完成
“艾草发酵得越久功效越好,我们收割完的艾草都是要先在厂里堆放一段时间才会拿去制作艾绒,确保功效最佳。”说起艾绒生产,江西美源艾草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温晗讲得头头是道,“制作艾绒一般需要三道工序,经过一道工序的绒叫毛胚绒,是杂质最多的,也是最不值钱的,经过的工序越多杂质就越少,绒的品质就高,根据客户需求我们会调整不同的工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温晗向记者介绍刚加工出的艾绒
在成品展示区,记者注意到,艾条、艾绒、艾枕等艾产品琳琅满目,包装精美,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现在我们生产有30余种产品,今年生产的艾绒、艾柱、艾条等艾制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订单供不应求!”温晗说,目前工厂已成为我市乃至江西省具有一定规模的艾草加工企业,仅艾草基地一项年产值就可达360余万元。
乡村振兴“艾”产业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俗语。在中医著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应用艾草的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艾草具有祛湿、温经、止血等作用,可入药、泡脚,还可以用来艾灸,“一草多用”的特点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开始逐渐升温,对艾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堆积如山的干艾叶
“民间大众对艾草的中药养生功效早已熟知,但一直没有品类丰富的艾草加工产品来方便消费者使用。”温晗告诉记者,公司正是看到这一问题,才会从2018年开始,在保健品、日化用品等多个方面全力研发艾草深加工产品,在姚圩镇经营起这家集艾草种植、艾产品加工生产、艾灸器材设备、艾绒家纺制品、艾草保健产品网络销售等为一体的扶贫企业。
江西美源艾草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与农户联合成立专业艾草种植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残疾户)+工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姚圩镇的农户就业,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姚圩镇的艾草产业快速强力发展。截至目前,姚圩镇艾草基地的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值得一提的是,艾草种植不需要使用农药,反之还能改善土壤结构,驱除蚊虫,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经济作物。
艾草飘香已千年,产业兴盛在今朝。如今,姚圩镇艾草产业正以良好的发展前景,走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地村民们一边闻着艾草清香,一边享受着艾草产业带来的幸福感。
- 上一篇:用“艾”托起致富梦
- 下一篇:艾条产业撬开了绿色致富路